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您现在位置:在线自测> 模考卷> 浏览试题
[主观题]“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中国古代的谚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隋文帝第三子杨俊性好奢侈,因为在并州总管任上“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所建屋顶被告发“违犯制度”,后被文帝罢官召还京师软禁。面对大臣们减轻处罚的求情,文帝坚持“安能亏法乎?”结果,杨俊郁郁而死。魏征等唐代史家评价文帝此举是“父子之道,遂灭于天性”,其他杨秀、杨谅等宗亲藩王窥伺险地、轻动甲兵,正根源于此,“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据[唐]魏征等《隋书·文四子传》整理

材料二 古代法律是从不承认“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明朝时,朝廷颁布了很多教化基层的案例材料,其中有藩王皇亲违法乱纪“初犯免罪……四犯与庶人同罪”等语句。这虽是为了表明贵族有减免罪责几次的特权,却容易被民间误解为“庶民同罪”是普遍性法律。到明末,朝廷已无力维持文化专制政策,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中遂正式出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条谚语。——摘编自柳立言主编《中国史新论·法律史分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征对隋文帝惩罚杨俊给予负面评价的出发点。(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体现的法律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谚语产生的原因。(8分)


收藏 查看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