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大喊),其四邻、典、老(乡官名)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定罪)不当?审(四邻)不存(在家),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这说明秦朝法律( )
A
蕴含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B
具有轻罪重刑的特点
C
已经具备权力制衡的特征
D
注重基层治理的效能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秦朝法律规定贼人入室伤人,伤者呼救之时如果基层官员典、老不在家、邻居在家却不帮助应被处罚,这是基于典、老承担保护乡民的责任和邻里互助的体现,从而倒逼基层官员承担社会责任、邻里百姓互帮互助,显示秦朝对基层治理效能的高度重视,故选D项;秦朝采取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排除A项;典老没有尽到保护乡民的责任应受处罚,但没有提及重罚,排除B项;处罚未尽保护乡民责任的典老不能体现不同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制约,排除C项。
相关题目
1928年,英法美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各国也有保留条件:英国保留特殊重大利益关系地区进行自卫不受约束的权利,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表明,《非战公约》( )
(2019·四川凉山一模·31)1925年五卅惨案后,全国人民要求对外强硬交涉,修改一切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力主“革命外交”宣称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京政府亦努力推动“修约外交”。这种状况反映了
(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14)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500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它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些改革措施意在( )
16世纪英格兰已经使用“banker这个名称,当时主要指外币兑换商。在17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英语文献中,“banker一词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不再仅指钱币兑换商,而是对那些能够施展多种金融功能的专业人士的称谓。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2024·广东佛山一模·13)15世纪以后,德意志地区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工商业中心一般都分布在边远地区,与外界联系较多,而与内部联系较少。这一状况
1848 年,徐继畬撰《瀛寰志略》。1866 年,该书被同文馆选为教科书。十年后,郭嵩焘作为驻外使节前往欧洲,仍将《瀛寰志略》当作了解西方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2018·江苏高邮高二第一学期教期中·4)在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与12至13世纪的欧洲人不同,中世纪后期欧洲人重视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形成了一种理想:成为“通才”,即通过个人天赋和后天努力通晓各种领域的知识并获得名望的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欧洲人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热门试题
1.
(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2.
(2020·江苏南通·22)历史地图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解读历史。图4反映的史实是( ) 图4
3.
(2019·河南郑州三模·34)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4.
(2025·河北9月月考·9)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被陆续翻译到中国,这些译著表现出很强的本土化特征,如在译著中增加某些传统知识,沿用中国传统文字、记数方法,对于其中的科学术语,也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中国已有的表达,或者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些译著( )
5.
45.(15分)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3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