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北京东城区一模·10)《共同纲领》第55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有利于
A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B
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
C
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D
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内容是新中国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具体内容,其有利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故选A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助于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材料内容主要针对帝国主义国家,排除B项;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图为清代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清代( )
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2019·北京朝阳区二模·20)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说:“在民主制度发展得最为顺利的雅典,政府也始终受到想要颠覆它的寡头群体的阴谋威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导致雅典民主政治失败的,实际上是那些从民主制度中获益最多的人。”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所示的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2024·福建龙岩三模·15)1830年法国政府宣称“阿尔及利亚人民长期遭受奥斯曼土耳其人压迫”。雨果也将法国出兵阿尔及利亚描述为“文明战胜野蛮,文明的人在黑暗中寻找另一个人……启迪世界是我们的责任。”这些表述意在( )
(2020·山东青岛二模·10)1998年,青岛四方区瑞昌路街道的第二、六居委会启动社区直选。2000年,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社区建设。2002 年,社区直选普及。这些措施表明我国
(2019·浙江温州高考选考适应性测试·22)有学者认为:“人们也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全球化’进程的深刻性。所谓‘东亚’文化早已不是凝固不变的传统,文化上的‘混杂性’已是在传统的东方——西方的概念中加入了更为复杂的因素,文化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十分明显……全球化的冲击早已打破了区域的界限,在一系列差异显示得最为清晰之处,又是相互联系最为密切之处。”该学者意在强调
30.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摘编自工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8分)
热门试题
1.
(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2.
103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当一个封臣将死之时,其子将接受他的封土”,任何封地均不得被无故剥夺。这一法令( )
3.
(2024·山东泰安四模·14)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
4.
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述材料表明( )
5.
(2023··6)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谕令地方就地筹集军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地“就地筹款”成为常态,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还开征了米捐、酒捐等新的税捐,直接用于各类地方支出。这一现象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