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C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已建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表格1979~1984年,农村家庭收入、消费水平的增长率均超过城镇,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A项正确;材料中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也在增长不能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故B项错误;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增长率超过城镇,并不代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东汉尚书令左雄“请自孝廉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版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得到顺帝旨准。此次改革
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
(2019·河南九师联盟高三2月质量检测·34)学者罗荣渠说,美国人在其开拓阶段一直秉持“走向文明必须改变周围蛮荒的环境”的思想,所以在工业化一开始的政策制定上就埋下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的种子。据此可知,美国
1938年春节,战地记者周立波在晋察冀边区采访,看到春联大多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批多是“中华万岁”,门神变成自卫队队员,年画主要是“抬伤兵,送茶饭”。这表明抗日根据地( )
下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中提及宪法次数的统计。对其中第四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①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 ③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加强 ④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下图是英国某一时期犯罪统计图,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①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结果 ②当时的案件由庄园法庭审理③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④它推动了英国的社会立法
(2019·浙江高三百校联考·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2010·辽宁锦州高三质检二)“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2019·山西太原二模·34)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9)表1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表1
热门试题
1.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出现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这一指示( )
2.
(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训练·25)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实行削藩,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令强行分国为手段;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儒家、纵横家、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3.
(2022·湖南长沙·8)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
4.
(2018·广东梅州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春秋时孔子认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赞成“刑期于无刑”的息讼无讼理想。战国的各国变法结束了过去“设法以待刑,临事而议罪”的局面,商鞅主张法自君出,“垂法而治”。秦朝将定《秦律》,刑罚名目细密苛严,“轻罪重刑”。汉武帝以后,儒法渐趋合流,刑罚与教化结合。唐朝颁行《唐律疏议》,全部律条围绕着“罪”与“刑”分别加以解释,还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标志中国古代法的成熟,成为宋元明清的法典蓝本。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1分)
5.
(2024·广东韶关二模·2)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秦并蜀,秦在蜀推行郡、侯并行制,既保留了蜀守一职,又将蜀侯通国封于蜀。这一做法(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