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湖南娄底三模·5)明清时期,江南、湖南、四川、江西、两广、台湾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杭州,河南、河北、湖北等地是重要的棉布产区;丝绸产区主要在江南的嘉兴、湖州、杭州以及广东、四川等地。这种生产格局( )
A
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区域差异
B
反映社会经济分工的发展与加强
C
拓宽了社会生产的领域范围
D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生产的区域分工、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有利于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冲击了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故选D项;生产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经济分工主要是农工商、体力与脑力劳动分工,材料主旨为区域分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生产领域是指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材料未反映社会生产的领域拓宽,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9·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5)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这表明作者
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 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2025·四川高三阶测·6)有学者指出,从国际法学史的角度看,“林则徐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这一结论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林则徐( )
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7)下表为《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据此可知( )
(2019·广东顺德二模·24)青铜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其底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祭祀武王等事件。其中“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可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印度茶叶在英国市场上同华茶竞争,茶价下降。与1882年相比,1891年全国茶叶出口量减少26.7万担。这种变化反映出
(2023·广东深圳光明区二模·3)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并且强调以法治官察官,主张“明法以制大臣之威”“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促使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是( )
热门试题
1.
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
2.
(2023·河北高考·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
3.
(2021·湖北高考·1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4.
(2023·辽宁高考·13)表1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据表1可知,当时法国
5.
下表为1800年前后英国议会领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