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登录
注册
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故A项正确;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原因,故B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来源,故C项错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个人因素,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9分)
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与上述评论相一致的是
据统计,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人中,田赋收入约占国家赋税收人的三分之一,工商税收及杂税约占国家赋税收人的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赋税收入税额都是以货币交纳的,即使就两税而言,当中也有三分之一的税额以货币交纳。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期( )
马萨诸塞州是美国的老工业基地,二战后长期陷于衰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州创造了“马萨诸塞奇迹”。表1为1975—1983年马萨诸塞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据表1可知( )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明英宗继位之初,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内阁大学士杨荣等人决定“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并要提前一天先抄奏章副本送达御前以预先处理。此举( )
(2024·云南昆明二模·8)波斯帝国境内有多条重要的驿道,秦帝国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古代世界大帝国修建大通道的主要原因是( )
(2019·福建南平二模·28)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临行前家人恐不测,专门准各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李鸿章此行
(2019·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32)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热门试题
1.
(2023··5)利玛窦曾经专修过地理学。最初,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仅处于东南一隅,并非世界的中心,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后来,他重新用汉语绘制了一幅《大瀛全图》,将零度子午线东移,置中国于地图的中央位置,受到中国的士大夫欢迎。这一时期反映出明朝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4分)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6分)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4分)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3.
(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4.
(2022·江苏盐城·11)“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5.
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显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旨在推动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缓和了抗日根据地阶级矛盾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6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0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3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