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枣庄二模·11)1791年法国在颁布的《专利法》序言中声明:“任何新的想法,其实现或者开发可以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主要应属于构思出这种想法的人,如果认为工业发明不是发明人的财产,从实质上来说,那是违反人权的。”这一声明是基于( )
A
大陆法系的基本原则
B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理念
C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
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由材料“应属于构思出这种想法的人”可知,《专利法》保护专利发明人的利益,体现出法国大革命时期对人权的保护,故选B项;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初期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法国在19世纪后半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产业结构变革,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杭稻”。这说明当时( )
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14)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 )
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
(2024·河北邯郸二模·1)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 )
郑州在清代属于开封府管辖下的州,地位不是很高。随着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的通车,郑州处于两大南北和东西交通干线的交汇处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很快成为中原地区大宗土特产的集散地,交易量较大的有棉花、粮食等产品以及由沿海商人经销内地的轻工业产品。随着棉花运输的发展,郑州也逐渐出现棉纺织加工业,还带动了面粉业等轻工业的发展。郑州历史地位的变化,表明交通的改进( )①加强了地区之间的沟通 ②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③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④导致了专业分工的出现
32.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2019·河南六市二模·33)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下表呈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史书的正统之辩,表中内容反映出( )
热门试题
1.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2.
(2023·湖南怀化·1)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3.
夜生活是近代欧洲城市的伴生物。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宵禁还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个“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午夜前必须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这主要反映了( )
4.
(2022·广东省一模·17)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延续与变迁的互动,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1年,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提出中国古代经历了部族之世、封建之世、统一之世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成为学术热点,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周封建说”认为,“周初大封建,就是自天子以至于采邑主,向农奴和农民征收地租”;“战国封建说”认为,“‘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这就是地主制度的正式成立”。——摘编自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等材料二自人类诞生起,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掌握时间。为了整理过去,我们求助于不同的词,比如说“年代”“时代”以及“周期”。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合适的是“时期”这个词,到20世纪又派生出“历史分期”的形式,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摘自【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5.
朱熹提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王阳明强调“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二者的言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