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公元前450年,伯利克里改革公民权法案,将之前只要其父为雅典人即可获得雅典公民身份,调整为新生儿必须父母双方均为雅典人才有资格获得雅典公民权。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城邦政治
B
减轻财政危机
C
提高妇女地位
D
消除跨城邦婚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中主要的史料主要表明了公民权的进一步规范,公民权涉及城邦的安危,其目的是维护城邦政治,故A项正确;对公民权的进一步规范不一定带来公民人数的减少,故B项错误;妇女始终没有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证据说明公民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身份,故不能说明能否清除跨城邦婚姻,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即行开始科举考试,在整个统治期间未曾中断。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制相同,对投考者的资格、背景基本无限制;但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这表明其目的是
(2018·山东日照一模·24)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2024·重庆一模(主城区)·6)据农史专家石声汉研究,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命名多冠以“胡”字,南北朝以后,则多用“海”字,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晚清从海路传入的作物则多用“洋”字。据此,中国历史上引进异域事物
右图出自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抗建通俗画刊》。对此图全面、准确的解读应是
15~16世纪之交,本想探寻通往东方航线的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下方新路线的简介表可以用于证明西欧的探险( )
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
(2019·河北保定高三摸底·22)在讲述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退却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材料中列宁的主张
1872年,日本启动了“明治改历”,废除了沿用千年的太阴历,改用太阳历。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但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准确性远不如太阳历。这一做法( )
(2022·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4月联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在研究18世纪以来西欧经济腾飞时提出,决定经济“起飞”时机的是政治因素。政治结构犹如一个发射器,只有在合适的发射架上,国家经济才能“起飞”。从政治上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使经济“起飞”:第一,这个国家必须是统一的,它克服了分裂;第二,这个国家必须不受外国挟制,也不受外国干扰,它必须是真正独立的;第三,这个国家必须克服个人专制,不能由一个人决定一切。——摘编自钱乘旦、陈意新《西方政治现代化道路比较》运用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进行探讨。(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烟台·5)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
2.
(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5)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苏俄
3.
(2019·海南高考·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
4.
两个凡是、恢复高考:_____
5.
(2020·湖南张家界·9)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它”指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