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
A
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
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
D
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突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不但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会议,还从中吸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并相应调整了政府部门设置,适应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故选C项;材料只体现了新中国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并未体现新中国自行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排除A项;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并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故排除B.D两项。
相关题目
(2023·江苏连云港一模·10)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人民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建立起各级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团、学联、妇联、街道居民委员会等,随时动员民众协助国家完成各项工作。这表明
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表1为1867年到1894年中国铁、锡、煤、煤油等原料进口量变化情况(单位:海关两)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表1
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1)《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
(2019·四川宜宾三模·26)宋朝嘉佑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
(2019·广东汕头一模·2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如表为1963年与1980年部分省工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些指数的变化( )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本次东征
(2023·广东梅州二模·10)新中国成立初期即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热门试题
1.
(2007.广东文基.2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2.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偶像崇拜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偶像有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有一大批港台明星。这一现象反映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648年10月,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通过多边多轮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摘编自韩略、刘伟博《试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的国际关系格局转换》材料二 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在维也纳会议上,反法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为了防止革命对本国的政治统治形成威胁,制定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主义”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它们首先恢复了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旧王朝的统治。而且,为更有效地维护这一体系,1815年9月,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积极倡议下,欧洲各国君主建立了“神圣同盟”,以保卫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义。俄、英、普、奥等欧洲强国为了解决列强有关领土纷争的矛盾,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领土补偿”原则,即列强的利益可以失此得彼。由于这个原则,各列强既得利益不但不受损失,而且可以明目张胆地宰割和瓜分弱小国家。——摘编自于光胜《马克思恩格斯论维也纳体系的实质》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也纳体系的实质,并指出这一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共通之处。(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法的认识。(11分)
4.
(2013.重庆文综.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5.
(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26)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