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下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示意图,其中吴国修建的邗沟和魏国修建的鸿沟尤为著名。这反映出当时
A
争霸方式趋于多元
B
国家统一动力增强
C
中原经济优势凸显
D
社会转型加速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邗沟、鸿沟等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这反映出国家统一的动力增强,故选B项;修建运河不属于争霸方式,故排除A项;邗沟联系的区域不属于中原,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反映社会转型加速发展,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世纪80年代,晚清官员张佩纶曾指出,“太公、管子所以富齐之法,盖以工商补农事之不足。今置缉织器械为末务,国家不相讲求,名曰重农贵粟,而仓储田政亦听之民间,甚可惜也。”由此可知张佩纶( )
(2022·广东省一模·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十字路口,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想把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得阿富汗政局长期动荡不安。1979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亲苏的塔拉基政府倒台,苏联当局于是直接出兵阿富汗。苏联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召开紧急特别大会,以104票赞成、18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甚至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对抗,如对苏联实行谷物和先进技术禁运,推迟批准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增加军费开支等。此外,美国政府还“授权中情局秘密援助阿富汗反对亲苏政权的穆斯林游击队”。1986年11月13日,苏联最终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撤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到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持续近10年的阿富汗战争使苏联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戈尔巴乔夫甚至称之为“流血不止的伤口”。——摘编自白建才《论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政策与隐蔽行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后果。(6分)
(2024·山东临沂二模·3)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据唐时人说法,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可知,两税法( )
(2023··10)根据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计量分析,1950 年至 1952 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 1953 到 1956 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从侧面说明当时
(2018·山东潍坊模·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反对程、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他认为“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在为学方面,他主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总之,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摘编自钱穆《阳明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思想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思想的意义。(7分)
(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8)1944年,日本为贯通陆上交通线,发起了对中国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大规模进攻。作战期间,日军某高级参谋表示:“(4—5月)共产党军队乘我方面军主力集中黄河两岸之机向河北北部及(伪)满洲国境方面伸张势力,我军治安情况实在令人忐忑。”这表明当时
(2024·2024届湖南长沙新高三适应性考试·4)北宋四川是铁钱区,铁钱是较铜钱价值更小的贱金属货币,每五贯小铁钱价值等于一贯铜钱。这一情形下,小规模贸易直接用小铁钱支付本就很困难了,更遑论大宗的茶叶或食盐贸易。这一现象
(2018·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题·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为了不“屈节辱命”,甚至不惜“引佩刀自刺”。苏武后来被放逐到荒凉的北海,掘取野鼠、收藏草实来吃。在艰苦的环境下,苏武学会了“网纺缴,檠弓弩”,仍然坚持“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被扣在匈奴共19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成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典范。汉宣帝时,苏武已经成为图画形貌于麒麟阁的11位名臣之一。 历代多有以“苏武牧羊”为主题的画作传世。据戏曲史学者研究,有关苏武事迹的戏曲剧目有《苏武牧羊记》《苏武和番》等。元杂剧《持汉节苏武还乡》《苏武还朝》《苏武持节》,传奇《白雁记》,清杂剧《雁书记》,也都记述了苏武的故事。 ——据《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武出使匈奴能够“不辱君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武对后世产生的文化影响。(9分)
1949年1月,杜鲁门在连任就职演说中提出“第四点计划”,强调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改善其贫困与疾病问题,并宣称“通过知识共享帮助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该计划旨在( )
热门试题
1.
(2023·清华大学11月高三诊断性测试·8)1980 年 12 月,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比例失衡、物价上涨、财政压力加大等 一系列问题,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经济形势和经济调整问题。会议中邓小平指出“基本建设要退够,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生产、能源、交通建设,以及科教文卫事业要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2.
(2019·湖南郴州·16)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父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为什么不生火?”父:“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父:“因为爸爸失业了。”子:“爸爸为什么会失业?”父:“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对语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
3.
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后来,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这一系列行动表明( )
4.
《儿童画报》是面向儿童的一种刊物,发行于1902至1904年间。据著名报人萨空了回忆,他在七八岁时最喜欢《儿童画报》的合订版,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例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这说明该刊物( )
5.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2)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