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05年11月,应淸政府约束留日学生政治活动的要求,日本政府颁布“取缔规则”。此举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罢课退学风潮,迫使日本当局暂停实施“规则”。这—亊件
A
加剧中日外交冲突
B
促成同盟会的成立
C
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D
引发抗日救亡思潮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规则”是应清政府强烈要求的外交限制,而中国留日学生的罢课退学行为所直指的抗争目标也是清王朝,并没有反对日本政府的意味,故A项错误;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明显与材料中的时间点不相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的政治约束,更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反清情绪与行为,而回国后的他们又会进一步传播近代民主与革命思想,故C项正确;抗日救亡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才出现,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有学者指出:“1871年公社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是因为刚在德国人手中吃了败仗的法国政府为了顶住一波对巴黎的围攻而武装了这座城市,但又无法解除武装,同时也因为这场败仗令很多巴黎人怒火中烧,认定政府是失败的罪魁祸首。”该观点
下图所示问题一直延续至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该问题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是( )1928—1934年谷物总产量和国家收购总量
(2018·江西南昌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2分)
(2019·重庆高三上学期期末·34)下表为 1890~1938 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可知
(2018·山东潍坊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法国对德国一直采取强硬政策,力图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法国社会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各阶层纷纷组织反战活动。鲁尔危机后,根据道威斯计划,解决德国问题的主导权由法国转归美国,法国所获赔偿额大大减少,道威斯计划体现了英国打击法国扶植德国的意图,法国在欧洲舞台上日益孤立。希特勒为避免与英法等国过早直接对峙,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英法等国虽对德国扩张抱有戒心,但最终相信了希特勒的表态,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迟迟不能建立。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法国政府无人过问此事;1938年9月法国总理达拉第参加了慕尼黑会议,会议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至此,希特勒完成开战的准备。 ——摘编自夏洪亮《法国推行对德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7分)
(2019·吉林吉林三模·26)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罪。”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
(2018·山东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6)梁启超说:“凡大思想家所留下的话,虽或在当时不发生效力,然后那话灌输到国民‘下意识’里头,碰着机缘,便会复活,而且其力极猛。清初几位大师一一实残明遗老一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之流。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得直跳。”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2019·山东滨州二模·24)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16 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尔斯质疑中世纪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元素间的不平衡引起。他相信占星术,认为太阳影响心脏、月球影响大脑。他的认识
热门试题
1.
嘉靖年间,山东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商人贸于四方,其利甚博”;到万历年间,东昌府“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2.
(2024·山东日照一模·13)自1854年印度创办第一家棉纺织工厂始,到一战前,棉纺织工厂数增至271家,纱锭和织机数分别达677.9万枚和10.42万台。但20世纪20年代,圣雄甘地却发起了手纺土布运动,号召家家户户开展手工纺织、穿用土布,抵制英国纺织品。甘地此举旨在( )
3.
(2022·广东省梅州市一模·12)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人不过是神的附属;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借鉴了培根的知识分类方法,按人的心智能力来划分知识,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
4.
下图为1965—1985年美国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趋势示意图。造成20世纪80年代初指数变化的原因是( )
5.
以一定时期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右:中心——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体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027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2441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183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696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1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