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6.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
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
B
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
C
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D
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2025·广东八校高三8月联考·15)1916—1926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黑人大迁徙,迁移方向从美国南部农村到美国北部大城市,迁移人数约150万人。引发这次迁移的重要原因是( )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15)苏格拉底认为,城邦法律是公民与城邦的契约,体现了自然的要求,因而正义。既然生活在城邦中,就意味着认同了城邦法律,这是与城邦的契约,而契约不可违背就算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也要遵守法律。苏格拉底意在强调
(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32)从1938年到1939年,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妇联、妇救总会先后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有会员17万人,占该边区妇女总数的三分之二;山东妇救会下属的县妇联50个,有会员39万人。这说明当时
二战后,欧洲人认为政府不能仅仅充当私人经济的“守夜人”,而应当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调节者。当欧洲国家(西欧)重建家园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马歇尔计划”,但要求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导致西方国家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
(2024·江苏南通一模·15)表2反映的是1870年和1913年,美、德、英、法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表中①应为( )表2
(2022·江苏泰州四模·11)1972年,基辛格在一份备忘录中描述“中国人”:“他们是意志坚定的思想家,对世界如何发展的看法同我们大相径庭。他们又是坚毅的现实主义者,面对苏联的威胁、日本的复兴以及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他们认为需要我们的合作。”据此可知,基辛格认为
《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29.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热门试题
1.
(2012.北京文综.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2.
(2024·湖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图2、图3分别是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中期印度重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图2 图3——根据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绘制材料二1900年,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城市化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尤其是独立以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1997年,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7.3%。不过,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此外,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例如,从1951年开始,印度对大城市新建工业或扩大工业规模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小型工业,支持在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并大力建设新城。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印度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分)
3.
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之说。这一现象说明了( )
4.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7分)
5.
1939年8月,周恩来在中共某次会议上转引了一位外国记者的评论:“不管他们对共产党的看法怎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是谁,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都承认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并且无误地描绘了未来的一般轮廓。”周恩来的转引意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