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5·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13)1781年美国《邦联条款》规定:“除非经过合众国国会同意,并经过所有州的议会确认,任何时候都不得对任何条款进行任何修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这反映美国( )
A
国家结构形式发生转变
B
国会权力得到空前加强
C
民族独立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激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从《邦联条款》到1787年宪法,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制逐渐转变为更为紧密的联邦制。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法律的最高地位,这体现了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变,故选A项;虽然宪法确实赋予了国会一定的权力,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体现国会权力的空前加强,排除B项;1787年宪法颁布时美国已经独立,“即将取得胜利”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中的信息并未体现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此项表述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江西南昌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2分)
(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4)鸦片战争后,对西北边疆研究的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
战国时期,各国字风各有特色,如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据此可知
(2019·河北唐山二模·24)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冷战结束后,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日本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1992年日本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20世纪90年代,日本海陆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自动化、信息化。这表明,日本( )
(2023·江苏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14)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2024·山东烟台一模·3)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如图 8 所示,图示中123分别代表的可能是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衷于采集矿石、昆虫、化石等,并且加以分类编目。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如何推动欧美的政治民主化。(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13分)
热门试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2.
(2020.7·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3.
(2022·辽宁大连·6)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4.
(2008.江苏单科.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5.
(2019·河南九师联盟高三2月质量检测·26)宋代“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产。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下年”。这反映出宋代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3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4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