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苏如皋高三一模·4)明初服饰,“例有定制,官民士庶,不得僭用”,普通百姓穿着拘谨守诚、俭约朴素。明中叶以后,黎民百姓的服饰丰富多彩,追求奢华。甚至,一向被尊为人君象征的龙纹,已成江南一些地区百姓之常服纹饰。这一变化说明( )
A
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
主流思想影响审美观念
C
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
D
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与明初相比,明中叶以后百姓服饰色彩多样,追求奢华,甚至象征君主的龙纹亦可使用,结合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故选A项;明朝初和明中叶以后主流思想都是儒家思想,无法解释审美观念由简约朴素到追求奢华的变化,排除B项;服饰相同不意味社会成员地位平等,排除C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10)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正式投产后,产品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迳运内地及分运通商各地,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据此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
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2018·江西南昌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2分)
1920年12月李达在《新青年》撰文指出:“中国工业的发达虽不如欧美、日本……中国无产阶级所受的悲惨,比欧美、日本的无产阶级所受的更甚。”据此可知当时
公元前4世纪末,雅典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颁布了大量表彰雅典公民的法令并将其公布于公共场所,用来表彰那些在军事、政治、宗教、外交以及公益捐助等诸方面卓有成就、对城邦有突出贡献的雅典人。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
(2025·湖北部分学校高三上12月联考·1)如表所示为湖北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300—4500年)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情况。据此可推知,屈家岭文化时期( )
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士人群体不断壮大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新书写载体的推广
表2为1954~1964 年苏联粮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表2
(2024·山东青岛三模·7)毛泽东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从现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这发生在( )
图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热门试题
1.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10)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
2.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27)【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3.
(2024·湖南高三大联考一模·14)人类学家麦克法兰提出,18世纪前的英国,人口膨胀,密集群居导致大量疾病传播;从18世纪中叶起,许多疾病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他认为这应归功于英国人饮茶习惯的形成;饮茶还避免了大量谷物被用来酿酒的问题。这体现了( )
4.
(2025·陕西安康高三质检·12)抗战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编写了“抗日三字经”。它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民间杂字形式,将当时还相当抽象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内容,在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拙朴语境中,进行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的系统阐述与宣传。由此可见,当时编写“抗日三字经”有利于( )
5.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下期末·5)“(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远销埃及等地。”14世纪伊本·白图泰描述的上述现象出现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