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导致新的民族主义兴起的,是政治上觉醒的工商阶层和1919年已达二、三百万之众的劳动大军的迅速崛起。”“新的民族主义兴起”的标志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导致新的民族主义兴起的,是政治上觉醒的工商阶层和1919年已达二、三百万之众的劳动大军的迅速崛起”可知该标志为五四运动,与太平天国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旧的民族主义,故B项错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与新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新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永乐元年,获取帝位不久的朱棣,因古今事物散于众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下令解缙等翰林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编纂完成后,朱棣亲撰序文:“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据《明太宗实录》等整理材料二 1860年,翰林院遭到列强洗劫,加上一些官员监守自盗,《永乐大典》破坏严重。1894年清点时已不足800册。庚子事变,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毁于大火,一部分被劫掠他乡。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东渡日本贩卖。一摘编自张升《《水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等材料三 表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永乐大典》回流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情况(部分)。——摘编自陈红彦《<永乐大典>的收藏及流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乐大典》的价值。(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大典》在晚清散佚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加速国宝回流”话题提出你的建议。(4分)
(2019·山东青岛三模·25)韩愈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其所指的道统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提出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以实现“民族再造”;梁漱溟指出挽救农村衰败,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在于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实业家卢作孚倡导“乡村现代化”,将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这三种思想共同反映出当时
(2024·天津河东区一模·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英国人卢加德在1922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种论调旨在( )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企图西进印度、印度洋,与德国在中东会师,并集中力量同美国决战;同时希望德国、意大利向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对此,中国政府作出的应对是( )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联考·24)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尊天”的同时,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观念。这表明西周比商代更加
(2024·辽宁抚顺一模·8)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形成了遍及东北城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他们发表通电,痛陈“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这体现出东北人民( )
(2024·甘肃一模·5)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地区
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热门试题
1.
(2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2.
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
3.
(2014·湖北随州·8)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贸易壁垒,并进一步推进各方合作。关于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说法错误的是
4.
(2020·广东惠州三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2016·湖北荆州·13)“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