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3)宋代注重乡村基层治理,强调通过修礼书、行乡约等教化民众以形成公序良俗。北宋中叶,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开创并推广《吕氏乡约》。南宋时,朱熹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在“德业相劝”一条中加入“畏法令,谨租赋”的内容。宋代制定“乡约”的主要目的是
A
建构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
B
将儒家思想推向乡里民间
C
控制基层以维护封建统治
D
通过道德教化来扬善惩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宋代基层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通过修礼书、行乡约等教化民众以形成公序良俗,朱熹编纂的《增损吕氏乡约》还加入了“畏法令,谨租赋”的内容,这都体现了加强基层治理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旨,故选C项;建构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排除A目的不是扬善惩恶,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广东珠海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值得思考的是,直至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而在民国期间,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民国教科书编撰者们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尚未彻底得到证实的知识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然后通过教科书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被一代代国人背诵与记忆,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重要的历史记忆资源。如何理解民国教科书编纂者们的这些行为呢?其实正如前所述,民国教科书的编纂者们叙述“四大发明”的目的是想借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论证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荣,进而重构对中国历史的新观念与新解释。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启发下的中国学界的普遍反映……帝制的推翻,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建构新民族意识的历史根据,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共同诉求,从而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国荣《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以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的表述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撰者的行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1887年,张之洞向清政府提交报告,指出外国银元在广东等地流通,“民间争相行用”,建议中国通过新式机械自铸银元来驱逐外国银元。张之洞旨在
(2023·辽宁葫芦岛协作校高三上·12)表3所示为英国克伦威尔时代(1649~1658年)的一份相关进口商品的价格统计。表格数据表明这一时期英国表3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入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说明
12世纪,炼金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13世纪,欧洲炼金师盖伯完成了炼金教科书《完满大全》,书中提出“最小自然物”的概念,以此作为铁汞化为金银的理论。教会对炼金术却充满敌意,多次发布训谕禁绝炼金术。从炼金术的历史中能够推知( )
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7.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2024·湖南邵阳二模·14)1878年,法国与大哥伦比亚政府签订协议,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以4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1914年,运河开通后,美国拥有运河两岸10英里宽的自治权及运河的经营管理权。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6)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失败在于
热门试题
1.
1929年10月,福建才溪苏区发动群众投资入股,建起了中央苏区第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1931 年,才溪创设了劳动合作社,成立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劳动合作社委员会。上述做法
2.
(2022·广东省一模·6)清政府将盐税作为重要税源,采用专区专卖形式严加管控。1855年,曾国藩向朝廷奏请拨给浙江盐商3万盐引作为销售凭证,自行运销至江西、湖广等地,浙盐从而跨越了传统的销售地界。此举主要缘于
3.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4.
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_____年(仅写数字)
5.
(2024·山西高三1月调研·3)汉代官员是“乡举里选”“以名入仕”;隋唐时期,通过书面考试依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可以归纳为“以文取士”。这些做法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