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12分)答案示例一:看法:赞成材料中“党的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观点。(2分)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即明确提出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奋斗目标。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土地革命,革命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8分)总之,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党的工作重心是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2分)示例二:看法:不赞成材料中“党的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为1949年到1978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观点。(2分)阐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并不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只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甚至发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动乱,但这是探索中的失误,时间也是短暂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设上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虽然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存在“左”的错误,但建国29年来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流。(8分)总之,把1949年到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概括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并不十分准确,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党忽视了经济建设,过渡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轻视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教训是深刻的。(2分)说明: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如:1927年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第一阶段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革命武装斗争的过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树立起无产阶级专政到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再到土地革命时期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然后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敌后抗日战争,成为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最后在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第二阶段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主要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探索失误;第三阶段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纲,以脱贫致富为中心”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群众通过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实现了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同时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也取得了1982年宪法、基层民主自治等伟大成就,探索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第四阶段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民族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秩序、规则重建为中心。”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对内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外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的扶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尤其突出体现在当前的防疫、抗疫工作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得到了明显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