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苏俄《土地法典》在确认土地国有的同时,重申农民有选择合作社、公社、独家农田等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并允许农民在遭灾或劳动力不足时临时转让土地使用权。这一土地政策旨在
A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
B
修补巩固工农联盟
C
革除集体农庄弊端
D
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反映了西汉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文献记载的图书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说明:西汉末期的数据为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的结果,西晋初期的数据为当时国家藏书量,宋元嘉八年(431年)的数据为《四部目录》整理的结果。
(2024·湖南衡阳二模·9)图1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联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美国总统写信给英国首相,说道:“……如果埃及请求苏联帮忙,那时中东的事务就真要变糟了。”接着美国以联合国名义要求交战各方立即停火。美国此举( )
清代文献记载,布匹、药品、金银、庄票、珠宝、茶叶、酒、瓷器、文具、铜器等商品广泛使用商标,且许多商标受到政府和家族组织的保护。这反映出,清代( )
(2024·陕西咸阳一模·13)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法律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活动。”这一规定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2018·河北衡水三月全国统一联考题·29)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1)学者苏秉琦在《晋文化颂》中提出“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说法。“华山玫瑰”指华山脚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玫瑰花图案彩陶,“燕山龙”是指红山文化的玉龙。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出土的黑彩红陶筒形罐,则兼具玫瑰花纹与龙鳞纹。这表明中华早期文明( )
(2020·广东韶关一模·26)唐朝中后期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力运作更加一体化,皇帝逐渐走向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宰相逐渐纳入到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宰相与君主的联系更多地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这变化表明
庄季裕《鸡肋编》中记载:“(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存稼,极目不减淮北。”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热门试题
1.
1882年,法国攻陷河内,意图北侵。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亦未练成,一发难收……法为德挫十余年,养精蓄锐,欲借孱小以逞强贪利”;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流派主张“非战不能练海防,不败不能练战……兵凶战危,何等大事,何等难事?岂有谈笑指挥数营杂兵劣械,而能坐摧强敌者乎?”反映了( )
2.
(2024·山东泰安二模·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这种思想的出现( )
3.
(2023·贵州贵阳·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4.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5.
如图是据当时记载绘制的福州船政学堂附属电报学堂中,洋教习给中国学生讲课的场景。这表明洋务运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