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福建福州二模·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 )
A
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B
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
C
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
D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可得,湖北屈家岭遗址当时已经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的特征,故选C项;题干只提到湖北屈家岭遗址的农业发展,并没有与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比较,所以不能得出该地区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的结论,排除A项;题目中只有“溢洪道”与治水相关,但更多的信息如“蓄水区”、“灌溉区”、“事前稻田”等都与农业发展有关,所以B项并不是题目主旨,且“最早尝试”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阶级社会应该表现为贫富分化和等级划分,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推行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1912年,临时参议员在讨论国会组织法时,曾有人提出蒙古、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只需选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不必有其议员。但该提议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最后通过的法案规定,对这三个省区均设有参、众议员专额。这反映了当时( )
(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8)图2是1952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题词。该题词反映出当时
(2018·山东潍坊模·24)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2022·广东省一模·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 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6分)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7)1897年,时务学堂总提督梁启超为学生撰写了一批用以指导阅读《春秋》的文章,他指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梁启超的上述做法意在( )
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下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即以进士科而言,所示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这反映了
(2019·云南二模·32)早期罗马法中妇女没有立遗嘱权。到了哈德良皇帝时代,在一些法学家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妇女在不实行买卖婚的情况下可立遗嘱,只要她们不小于12岁,而男性则一般需满14岁才可立遗嘱。据此可知,哈德良统治时期
(2018·山东潍坊模·35)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
热门试题
1.
某学者认为,远古时期,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该学者意在强调( )
2.
(2021·山西一模·25)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4.
它“修筑了通向全国的驿道,驿站、要塞和烽火台及两条干线和无数支线将全国联成一个整体;没有铁器、文字、不使用货币……这一切不妨碍其成为拥有先进农业技术的16世纪的集权帝国”。这一帝国是( )
5.
(2024·云南二模·7)中国近代土地集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新兴的工业资本家也是主要的土地兼并者,他们在投资近代工业的同时,热衷于对土地的投资。该现象(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