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22)《美国百科全书》认为: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
A
金融行业风险
B
生产相对过剩
C
百姓流离失所
D
严重滞胀问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罗斯福与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给大商业农场主补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案》等,实际上主要是解决他们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罗斯福主要针对企业中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不是金融行业的风险问题,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罗斯福主要针对企业中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不是百姓流离失所问题,排除C项;“滞胀问题”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2025·福建泉州一模·5)明清时期,闽粤客商每年都要在江南地区大量购丝,史载“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两不等,至于广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二处走广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
(2019·浙江高三百校联考·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关于史义的评说,讨论史事对人的意义或价值,属于价值的判断。一个价值判断能否成立,全看我们能否“知己知彼”。下列关于史义评说的思想,错误的是( )
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0)打败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后,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创造“支持长期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 )
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量发生重大转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潜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成功的“玄机”理解正确的是( )
(2024·陕西咸阳一模·10)下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 这表明当时
(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15)1978—199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55亿元增长到9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9.9%上升到38%。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2024·T8联盟高三压轴卷二·13)175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信函中写道,“通过允许英国议会中增加(殖民地的)代表,从而将殖民地和大不列颠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会有助于巩固整体,减少未来分裂的危险”。这体现出( )
热门试题
1.
(2019·四川内江·2)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2.
(2025·河北9月月考·13)1952—1959年,中央政府相继成立第一至第八机械工业部,其中第二至第七机械工业部作为国防工业的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分别对核、航空、兵器、船舶、航天和导弹六大行业进行归口管理,在行政上实行垂直领导,在生产上进行直接管理。这一做法( )
3.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4.
蒙古与南宋灭金:_____
5.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