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1·江苏南通通州区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8)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A
抗日力量占据优势
B
团结农民阶级共赴国难
C
日军陷入人民战争
D
正面战场抗战成效显著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解析】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陷入人民战争,与材料“农民、老百姓”打击日军的形象相符,故选C项;抗日战争总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中“百姓追打日军”的形象不符,排除B项;正面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材料中“百姓追打日军”的形象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该公约规定:战争警告前不应有敌对行为,战争状态的存在必须毫不延迟地通知各中立国,并且只有在中立国接到通知之后,对它们才发生效力。该公约( )
中国最早的火车出现在1876年,由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吴淞铁路试运行。随后,清政府也开始修建铁路,如京奉铁路和沪宁铁路等。1901年,第一辆汽车由匈牙利人李恩时引入中国。晚清铁路、公路运输的发展( )
(2018·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13分)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雍正十三年,命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恢复军机处。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2018·广东茂名二模·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先后组织了大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民主人士下乡以后,由于亲眼看到了农民因受地主压迫而贫困,所以他们“把农民的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随同农民与地主进行斗争”。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
(2024·山东济宁高三一模·3)表1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表1
(2024·浙江温州二模·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掀起一次“太平洋问题热”或曰“太平洋热”,成立了民间学会组织,出版了一系列研究环太平洋地区历史发展的著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随后,贸易部按出口货的重要程度,将出口货分成三类:甲类出口货与重要的进口货交换;乙类出口货与次要的进口货交换;丙类出口货则或换货或卖瑞士法郎。这一做法意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15·山东日照·3)“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
2.
保障人口可持续发展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传播人文主义的观念 挽救罗马帝国的衰亡
3.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康斯坦提乌斯(337·361年在位)在两河流域大规模屯兵,其日的并非扩张、侵占领土,而是“在底格里斯河我们这一侧拉起警戒线,监督波斯国土可能入侵的地方”。这表明
4.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的人性观是( )
5.
(2019·江苏南京三模·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