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如果以1963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为100.00,到1978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268.54。到1980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
A
三线建设的开展
B
城镇化发展迅速
C
改革开放的深入
D
西部开发的推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成都、贵阳、西安、兰州等中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显著,这与1964年三线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有关,故选A项;城镇化发展迅速是成都、贵阳等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C项;西部开发的时间是2000年,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18)1936年,梅纳德·凯恩斯撰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下列不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是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2023·江苏南通二模·12)图3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图3
英国《泰晤士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这篇报道从侧面反映了( )
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周恩来提出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指导方针,集中67个师(旅)45万余人的兵力,以两个集团军分别攻击山东济宁及邹县日军,歼敌数千人。上述战斗发生在( )
(2019·四川内江一模·34)1820年,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说:“就我所知,社会最高权力的最可靠掌管人只能是人民自己,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文综·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叶官员丘濬向皇帝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16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量达到白炽化的时期。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现实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材料二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力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企鹅欧洲史1517—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原因及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未能推动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原因。(3分)
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主要是想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学者统计,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有588名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她们被称为“美元公主”。英国约有10%的贵族与“美元公主”联姻。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热门试题
1.
(2016·江苏镇江·9)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日军的这作战记录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总结( )
2.
(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6)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反映了当时
3.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4.
(2020.7·江苏高考·26)【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章学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主张将地方志纳入史书的范围。约需下列材料:材料地方志简称方志,是记述地方疆域沿革、古迹险要、人物、物产、风俗的著作。章学诚积极提倡编修方志,并参与或指导一些地方的修志工作,形成了一套编修方志的理论。他提出的修志主张有“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而立四体,以归四要”。其中所谓乘二便者:地近易核;时近迹真也。这是说要利用两个便利条件,既然是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情,就应当就近核实,以免以讹传讹。所谓尽三长者: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也。这是说编修方志的人应该具备并充分发挥三方面的长处,“识”即是卓识,对体例有正确的认识;“明”即是对所掌握的材料具有清晰的认识;“公”即是具有公正的“志德”,谢绝一切不合原则的请托。——摘编自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章学诚的修志主张。(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章学诚的修志主张。(5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4分)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6分)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4分)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7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51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94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