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4)1818 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一道调停西班牙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拒绝邀请的同时,再次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美国的态度
A
世袭制遭到破坏
B
中央集权制衰落
C
表明美国无意卷入欧洲内部事务
D
取决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并加以准确理解、合理解释的能力。材料体现了当时美国以华盛顿“伟大准则”为借口,拒绝邀请,使西班牙在拉美独立运动上处于被动,客观上有利于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的斗争,故选择C项。拉美独立运动不属于欧洲内部事务,排除A项;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项;D项与此后美国对外殖民史实不符,排除。答案选C。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在图2所示历史时期中的是( ) 图2
756年,唐玄宗发布了一篇筹划平叛全局的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这一做法(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摘编自工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8分)
公元66年,汉章帝诏令郡国以公田赐贫人。69年,又颁布诏书,宣布将“滨渠下田”“赋予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其举措旨在( )
(2024·山东临沂二模·14)1947年2月至1949年1月,德国美占区的民意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这反映了( )
1958年,日本通过出台《农机化促进法》,长期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建立“农业机械银行”,解决农机化资金不足问题;鼓励农户联合购买,独立经营管理,统一集中协调。该法案( )
(2019·江苏南京高三期初·3)《太平广记》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由此可知,进士科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2023·山东日照一模·2)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材料一图8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图8——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史料,有何不足之处?(4分)(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8分)(3)考量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4分)
热门试题
1.
(2024·江西鹰潭二模·12)1337年至1453年英法爆发了持续百余年的战争,最终法兰西取得战争的胜利,夺回被英格兰控制的领地,这场战争使法兰西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国王也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这场战争( )
2.
下表所示为1995—2020年世贸组织成员方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捉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材料二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8分)
4.
1918年德国成立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年满20岁的公民按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选举产生,政党所赢得的席位严格按照其获得选票的数量分配。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据此可知( )
5.
(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33)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材料表明恩格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