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河南省郑州市一模历史试题·7)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来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
君主专制受到相权的严重挑战
B
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
C
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
D
废宰相导致明代格局混乱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六部尚书与内阁在明代的分权制衡性符合强化皇权的历史趋势,“尚书入阁”适应了当时士大夫群体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制度需求,即明朝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故选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相权”此时不存在,排除A项;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与“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不符,排除B项;废宰相加强了皇权,“混乱”说法错误,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2010·海南单科·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2018·海南高考·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项中,属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措施的有:①颁布“推恩令”②派卫青等北击匈奴③尊崇儒术④设西域都护府
(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朱熹主张教育要培养“明万事而奉天职”的人。“万事”即社会上的一切人事:大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小则视听、言动、周旋、食息等动作。“天职”就是一切人事都是人分内所应当做的。由此可知,朱熹主张培养( )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商富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而《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据此可知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其实施
热门试题
1.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2.
(2022·广东省梅州市一模·3)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3.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______年
4.
(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2)古代浇铸青铜器温度的控制至为关键,决定铸造成功与否。青铜的浇铸需要在1200℃左右,但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没有任何仪器,只是靠经验,凭肉眼观察熔化合金的颜色来判断。这一技术
5.
(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18)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8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4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5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