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杜牧
B
孟浩然
C
杜甫
D
白居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③加纳独立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康熙帝曾说:“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关系。此即明目达聪之意也。其所奏之事,或公或私,朕无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这反映出奏折制度( )
(2022·浙江高考·24)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直冲向中东……”1942年春,罗斯福的这一观点( )
(2021·北京高考·14)1947年,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的核心机构内务省被废除。1949年,通商产业省成立,主管工业和商业,制定经济政策。这些举措( )①强化了天皇控制国家经济的权力 ②有助于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③推动了日本经济复兴与贸易扩大 ④延缓了战后日本政府民主化改革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苏维埃政府并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如租佃土地,开辟荒地,雇用工人等)与发展工商业的自由。如某一乡村大多数农民要求平分一切土地时,富农应照普通农民一样,平均分得土地。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图1是某时期的“中日攻防示意图”(局部)对该图所反映史事陈述正确的是( )
(2016·海南单科·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热门试题
1.
(2014·四川遂宁·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2.
(2023··5)1914年,陈独秀首次以“独秀”的署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文章指出“中国语言,亦有所谓忠君爱国之说。惟中国人之视国家也,与社稷齐观,斯其释爱国也,与忠君同义”,并指出国人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判断“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陈独秀的这一思想主张
3.
(2019·“四省八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25)南朝梁武帝时,学校教育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国学馆学生,不限贵贱,“引寒门隽才,不显人数”。并且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南朝梁武帝
4.
战国开始:公元前_____(只写数字)
5.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导(276—339)出身于北方世家大族。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王导就与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西晋灭亡后,王导劝司马睿南渡江南。初到建邺,当地世家大族对司马睿的态度非常冷淡。王导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司马睿乘肩舆出游时,率领北方南渡的世族皆骑马随从。江南世族见到这种形势,就相率拜于道左。借此机会,王导劝司马睿重用顾荣、贺循等江南望族。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因此,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王导为丞相后,为了进一步获得江南世族的支持,向太尉陆玩请婚。当时南方大族在书法、语言等方面相效仿北方世族,中原语言是通行的语言,王导却主动学习吴地方言。为避免南渡的北方流民与当地世族产生矛盾,王导将他们迁至吴人世族力量较弱,人口稀少的会稽等郡。王导的这些举措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举措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导在历史上的贡献。(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