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您现在位置:下载> 复习资料> 浏览下载

原因影响类答题术语

  • 上传者:忱雪
  • 分类:复习资料
  • 更新时间:2025/4/10 18:32:07
  • 文件大小:0.27MB
  • 文件类别:PDF
  • 简要介绍:一、原因类通用背景原因术语(1)中外联系日益密切 (2)社会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推动 (3)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传入(借鉴前代经验教训) (4)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思想解放 (5)有识之士、社会精英的努力与倡导 (6)政府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7)党和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地方贯彻执行 (8)群众基础广泛,积极参与 (9)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瓦解 (10)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1)人文主义传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12)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环境问题凸显 (1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制度的局限性 (14)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15)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工人运动兴起 (16)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 (17)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国际环境变化(全球化、多极化) 具体历史事件/制度原因分析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中央集权维护;重农抑商政策巩固经济基础。 政治: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民众渴望安定。 理论:法家思想奠基,儒家思想提供理论支持。 地理:大河文明的地理环境为中央集权提供条件,管理辽阔疆域。 2.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卷入世界市场。 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脆弱性。 客观因素:近代工业与交通发展加速瓦解。 3.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阶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思想:未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 群众:缺乏广泛动员。 4.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必要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寻金热、传统商路中断。 可能性:航海技术进步、王室支持、宗教传播动力。 5.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条件有利条件: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②农民拥有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③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不利条件:①规模小,缺乏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政府腐朽,剥削沉重,社会动荡③严重的自然灾害 6.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①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缺乏发展动力②官营手工业技术难以推广,私营手工业技术封闭③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④统治者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7.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未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明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科举八股取士禁锢思想④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科技交流⑤传统科技重实用轻理论 8. 近代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①违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狭隘性、保守性等)③缺乏科学理论和正确纲领④无法保持内部团结 二、影响类通用影响术语积极:促进近代化、推动思想解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消极:阻碍技术进步、激化社会矛盾、加剧殖民掠夺、导致环境恶化。 具体历史事件/制度影响分析1.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脱离世界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 2.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前期:促进农业与社会稳定。 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违反经济规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兴起。 对亚非拉:殖民灾难与文明破坏。 对全球: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人类走向整体化。 4.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①打破外交僵局②为改革开放创造国际环境③推动两岸关系缓和④影响教育和生活方式 5.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①为法国大革命准备思想基础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③影响亚洲国家改革④为资产阶级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6. 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全球化③社会关系:形成对立阶级→垄断资本主义→信息技术重塑社会结构④国际关系:英国中心→世界体系→多极化
  • 0

下载地址

文件预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