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二经济史
>
中国古代经济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
B
不尊儒术
C
不敬宗族
D
不纳租税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可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相关题目
(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2012.四川文综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图5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2016.海南单科.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2013.天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2020.7·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2019·江苏高考·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2015.上海单科.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热门试题
1.
(2023·湖北鄂州·3)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历史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图1—图4)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2.
(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3.
(2023··2)《后汉书·礼仪志》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铺之糜粥……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图1所示为四川成都市郊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局部),画中一位老人手扶鸠杖坐于树下,房内走出一人捧送食物。上述史料可以说明,汉代图1
4.
(2024·江苏镇江·3) “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
5.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