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圈地运动的发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公元1500年前后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推动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准备了条件,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端,传播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2022·湖北高考·6)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45.(15分)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舰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傀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如图为1934年1月《红星画报》上的一幅漫画,其所示变化( )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热门试题
1.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2.
(2017.4·浙江高考选考·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3.
12—13世纪的女真贵族接触了《论语》、《老子》的译本,在今内蒙古地区的黑水国遗址发现了西夏文字版本的《贞观政要》,这体现了( )
4.
(2024·山西临汾一模·7)临汾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临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造的。临汾战役历时72天(1948年3月7日—5月17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等部队,在徐向前统—指挥下共毙伤俘国民党军约2.5万人,攻克国民党在晋南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塞,摧毁大小碉堡400余座。该战役( )
5.
(2022·广西北部湾·1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