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苏高考·5)图1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据此可知( )
图1
A
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
B
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
C
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
D
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图1可知,随着运河的变迁,扬州城的位置和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显示出运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与历史事实相符,扬州作为运河的重要节点,其繁荣与运河漕运密切相关,故选B项;变迁图主要展示了城市与运河的关系变化,并未直接体现城市中心区域的扩大,排除A项;变迁图并未展示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情况,无法得出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排除C项;扬州作为水乡,河道众多,但变迁图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与运河的关系,并未详细展示城内河道的分布情况,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20至34岁的青壮年男性人口数量只略高于法国。1910年德法青壮年男性人口数量比例达到1.6:1,1939年已扩大到2:1。戴高乐曾感叹,每有一个法国男子达到兵役年龄,就有两个德国人如此。材料描述的状况( )
“岳麓秦简”中记录的秦人丈量土地时计算圆面积的4种简易方法,可与《九章算术》“周三径一”的算法互证,展现出古老简牍里的科技之光。这体现了( )
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2022·高考全国乙卷·1)图4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足 迹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图6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 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热门试题
1.
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
2.
(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考试·14)1823年,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这反映出( )
3.
(2018·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文化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但文化主要有下表中的三个特性。——摘编自刘明翰《人类文明之火:世界文化史话》 阅读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
4.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8)《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与欧美各国应该互派使节。但此后多年,派遣常驻使节一直是欧美国家单方面的行动,清廷没有任何动静,直到1876年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这反映出
5.
(2018·浙江绍兴·10)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