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小问称谓,材料一中的表格从满十岁开始受礼的教育和影响,根据材料一表格列出即可;第二小问简析,根据材料一中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说明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得出是注重对子弟的培养,依据年龄划分不同的受教育的内容,根据材料中女孩“十有五年而笄(笄礼)”而男孩则“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男女有别,“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等级秩序。
(2)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材料二中卢梭认为““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得出是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根据材料二中“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得出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根据材料二中“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和1904年以来成立的一系列的组织和机构得出是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得出是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根据材料二中从限定工作年龄和防止受虐待到“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说明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二中“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说明得到了国际较为普遍的认同。
(3)本问解读,材料三认为“孝”是百行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材料四认为孝是维护封建纲常礼教的工具,与西方的民主思想不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张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应趋向平等;材料五中认为孝是建立在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的基础上的,中学生应该遵循“孝亲尊师善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