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
8
取材于
1945
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
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
《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
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
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对国共民主和平建国的期盼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2021·辽宁高考·6)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2024·浙江高考·13)有史书写道,“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强迫的过程能否产生自觉自愿的忠诚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联邦的实质所在。虽然绝大多数公职人员不能或不愿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亚伯拉罕·林肯胸中对此却洞若观火”。文中“更根本的问题”是指(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2024·重庆高考·13)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碑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热门试题
1.
(2016.浙江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2.
(2022·浙江嘉兴高二下期末·9)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下列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内涵的是( )
3.
(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测试·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9所示: 图9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康有为和王韬在谈起法国大革命时……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 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绅士公共空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整合危机一一即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失败而引发,其后果是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也由以儒家伦理为根据的传统社会演变为由革命意识形态笼罩一切的现代社会。(表2是《新青年》中“革命”所指涉的国家,以出现的次数为单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金观涛《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 (1)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12分) (2)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革命”观与中国古代“革命”观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的看法。(13分)
4.
(2020·广东珠海一模·27)下表为不同史料对明嘉靖年间宫人谋杀皇帝事件的记载。据此可知
5.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