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湖南株洲·14)(读表)
上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
A
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
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战持续的时间、卷入人口、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可知,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相关题目
(2018·四川雅安·17)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2020·广西贵港·12)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如图是1911年新建陆军克复南京天保城纪念章,纪念章中间为“陆军”字样,“陆军”外围为湖北军政府的十八星旗。据此可知,“克复南京”指的是( )
(2020·广东省·29)1950 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2019·贵州铜仁·23)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②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③机械动力载人飞行的实现 ④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⑤汽车的发明和应用
(2019·青海省·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二战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2019·江苏常州·11)“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材料中的“和约”是指( )
1956年,中国决定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桥梁板生产工艺,生产出了6.6万吨优质桥梁用钢材,用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这主要得益于( )
(2019·湖南湘西州·1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
(2016·辽宁大连·26)《日本明治维新:富国强兵》一书中写道:“总的来说一句话,武士的时代,终于被终结了……在日本这个国度里,不再有那么一大帮子特权阶级,人和人之间,至少从法律角度上看,都是平等的了。”这段话反映的是明治维新在( )
热门试题
1.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4)下表是南宋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3.
(2024·安徽高考·1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 )
4.
(2024·福建厦门四模·2)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这反映出汉代( )
5.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