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陕西(A卷)·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主张“仁”“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选B项;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排除C项;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江苏泰州·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
(2024·江苏连云港·4)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
(2019·广西桂林·4)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2024·江苏南通·11)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此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
(2015·广东深圳·5)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
(2018·湖北随州·8)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来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经典
(2023·黑龙江哈尔滨·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2017·江苏宿迁·1)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2024·甘肃白银·2)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2017·江苏南京·3)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19·浙江余姚高三第一次选考科目模拟·9)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②对传统文化态度过于偏激 ③用极端手段批判封建礼教 ④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
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3.
宋金政权在一些交界地点设立榷场,金对宋输出的商品有毛皮、人参、银、马等,宋对金输出的物资有粮、茶、铜钱、牛、书籍等。这说明()
4.
(2023··19)下表是北京体育学院60年代接待外宾的记录,这从侧面反映出
5.
(2019·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吉林一中、松原实验联合模拟考试·27)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这一做法的意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17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17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65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