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4.四川文综.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尽管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同苏联达成相关协议,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影响力远远大于苏联,在此时中苏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背景下,苏联不会强烈支持中国,故①错误;在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中美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故②正确;此时中美存在共同的意识形态,美国对中国影响力较大,故美国希望中国在联合国中协助其制衡苏联,故③正确;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国际地位因此大大提高,中国在联合国中取得相应地位是对中国反法西斯功绩的认可,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2020·湖北黄冈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2013.海南单科.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2017厦门一模)1936年,国民政府国家资源委员会拟定《中国工业发展三年计划》,并向德国借款三千万元法币,主要用于兴建冶金、电力、化工等厂矿。此举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2018·宁夏育才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11)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 )
(2020·广东中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1)明清时期的教育体系快速发展,秀才等下层功名拥有者的数量从1400年的4万人,到1700年的约60万人,再到一个世纪后超过100万人,与此同时朝廷只能提供2万个称意的职缺。据此可知,这种现象
(2012.江苏单科.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热门试题
1.
(2016·湖北荆州·13)“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2.
(2020.7·浙江高考·24)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 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3.
如图是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巩义石窟寺雕刻《帝后礼佛图》。该作品( )
4.
(2019·浙江高三百校联考·10)1949年年底,学者胡风创作了政治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长诗由《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五个乐篇构成。关于《时间开始了》的理解正确的有
5.
(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绵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据吴承明先生统计:江南棉布产量明代约1500—2000万匹,到1840年增加到4500万匹,占当时棉布总量的14.3%。——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以其精美的棉织品横扫了整个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纺织业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部门。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的不同影响。(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