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4·山东淄博高三期末·4)《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
划分田地
B
因地制宜
C
精耕细作
D
优选种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从题干中“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可知该书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技术、选种技术、育种技术,也即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多个环节,故说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A.D项只是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环节,故A.D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不存在因地制宜问题,故B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福建漳州三模·33)从17世纪初开始,反对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成为英国乡绅、小商人等社会阶层的共识;1688年,议会宣布停止东印度公司的专营特权并开放印度贸易。这反映当时英国
(2007·海南单科·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2011.江苏单科.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2014.江苏单科.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2023·海南高考·1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014·四川文综·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2020·九师联盟高三3月在线公益联考·28)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2020.7·天津高考·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
热门试题
1.
(2020·广东韶关一模·35)表3为1960—1980年不同国家与地区所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这变化可看出
2.
(2024·四川广元·11)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3.
(2015.四川文综.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4.
(2022·江苏宿迁·9)“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5.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