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7)图2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1841年 1877年
图2
A
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
B
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
C
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就业结构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⒈第一次工业革命;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两图对比体现了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就业结构变化,工业革命正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D项;19世纪4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化水平仍然继续提高,排除A项;农业就业人数的减少不意味着农业发展空间的萎缩,排除B项;材料中服务业变化不大,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训练·30)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支部组织建设。此后,像贺龙这样的革命军人和大批农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农民比例从中共五大(1927)的18.7%激增至六大(1928)的77.6%。这一情况说明
(2019·河北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33)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这种思想在当时
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日后若有国书递达中国朝廷者,应由中国办理外国事务之钦差大臣,或两广、闽浙、两江总督等大臣将原书代奏”。同年,两广总督兼领钦差大臣,专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1859年,又改授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这体现了( )
(2023·福建莆田二模·13)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2024·山西晋中三模·6)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官佐从儒生中挑选,兵丁从朴实务农类人中挑选,官兵俱来自湖南省,以捍卫孔孟传统为使命。同时湘军的兵丁由官佐招募,兵丁对招募他们的官佐效忠;而官佐则矢志效忠曾国藩。这表明( )
(2024·河南新乡二模·10)有学者在研究近代西欧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时称: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王国,他们相信有一个伟大的上帝主导了整个宇宙的运动,并创造了自然法则统治宇宙,但上帝本身并无兴致参与到具体的事务中来。该运动( )
(2024·山东泰安二模·10)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是一份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标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该文件( )
(2021·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22)1933年,美国政府缩减棉田耕地1 000万英亩,棉花减少400万捆,小麦耕地缩减800万英亩,烟草产量减少三分之一,购买并屠宰猪600万头。这说明
(2018·山东潍坊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主导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919年7-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写道:“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热门试题
1.
(2020.7·浙江高考·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
2.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3.
(2023·福建·10)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 )
4.
表3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10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5.
(2022·广东省一模·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十字路口,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想把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得阿富汗政局长期动荡不安。1979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亲苏的塔拉基政府倒台,苏联当局于是直接出兵阿富汗。苏联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召开紧急特别大会,以104票赞成、18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甚至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对抗,如对苏联实行谷物和先进技术禁运,推迟批准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增加军费开支等。此外,美国政府还“授权中情局秘密援助阿富汗反对亲苏政权的穆斯林游击队”。1986年11月13日,苏联最终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撤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到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持续近10年的阿富汗战争使苏联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戈尔巴乔夫甚至称之为“流血不止的伤口”。——摘编自白建才《论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政策与隐蔽行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