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17)张之洞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C
抵制外国商品入侵
D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材料“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可知张之洞认为西方列强的洋纱洋布给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引进机器纺花织布来抵制洋货,故选C项;引进西方技术是手段不是动机,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之间的关联,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维护清政府统治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6·湖南郴州一模·26)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2024·河北三模·8)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诗人吕碧城在《大公报》发表一系列诗文,“待看廿纪争存日,便是娥眉独立时”“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的诗句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坊间皆传吕碧城”。这一现象( )
明末,荷兰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明军连续与荷兰人发生海战,荷兰人最终认输,明朝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这说明此时明朝( )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联考·24)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尊天”的同时,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观念。这表明西周比商代更加
《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彊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这表明
清朝《圣谕广训》第二条“笃宗族以昭雍睦”中有如下表述:“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大清律例》中有一条例文:“凡子孙盗卖祖遗祀产至五十亩者,照投献捏卖祖坟山地例,发边远充军。不及前数,及盗卖义田,应照盗卖官田律治罪。”“其祀产义田,令勒石报官,或族党自立议单公据,方准按例治罪。如无公私确据,藉端生事者,照诬告律治罪。”据此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2023··8)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9%,2010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20.5倍;中国对外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16.3%,在32年间完成了144倍的飞跃式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2022·江苏泰州四模·6)1900年12 月,列强炮制《议和大纲》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并称“若非中国国家允从,足适各国之意,各本大臣难许有撤退京畿一带驻扎兵队之望”。材料反映
(2019·江西上饶一模·28)表1:1868年中国进口洋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价格对比(计价单位:匹)表1中的地区差价
热门试题
1.
(2016.上海单科.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2025·湖北黄冈9月调研·15)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一旦核战争爆发,美国将会变成一个大营地。整个50年代,每年都举行全国性“警戒行动”。1960年,在警戒行动当日,美国出现了反对疏散演练的示威活动。受和平运动思潮的影响,反警戒行动浪潮迅速在美国蔓延。这表明美国( )
3.
1949年底,新中国的各项主要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征收,没有上缴的统一规定,大部分由地方自行使用。中央财政承担着军费、重点建设、救济失业人口及救济灾民的浩大开支,却无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的巨额赤字,只能依靠发行纸币来弥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
4.
(2015·山东青岛·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5.
(2024·福建福州二模·7)19世纪前中期,“French Revolution”中的“Revolution”一词在中国多译为“作乱”“大乱”等;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中将它译为“革命”,1898年后为梁启超等人广泛采用。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