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一模·25)
上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
A
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
B
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
C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D
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考点】史学理论专题 【解析】题干提及匈奴、吴越、秦国、楚国等国都是五帝的正宗后代,说明《史记》强调华夷同源,故选D项;汉朝时,匈奴与中央敌对,排除A项;司马迁强调华夷同祖同源,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夷人是五帝的后代,非中央管理地方史实,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8·河南安阳一模·45)(15分)【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晚清统治集团为摆脱危机、重振清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接受了本来不肯接受的东西——变法。以此为出发点,清政府在法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挽救危机、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即清末修律。 1902年颁布上谕:“现在通商事务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定,妥为协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随后沈家本、伍廷芳被任命为修律大臣,主持修律事宜,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修律工作。晚清立法一方面表现为对西方近代立法原则和基本理论的采用,甚至是对西方具体法律条文的照搬照抄;另一方面也继承了中华传统立法的若干精神。1902—1906年,主要侧重于删除旧体例,调整旧法体系,同时制定一些单行法规以满足当时社会需要。最大的成果就是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1906—1911年为第二阶段,以1906年预备立宪为契机,除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外,刑法、民商法、诉论法等领域的法典相继出台。上述法律使中国基本上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代表了中国法制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张光剑《清末修律与中国近代法制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修律。
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国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
(202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如图为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虎纹石磬。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商磬,共有 5 个音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为祭天地山川时所使用。此文物可以证明
魏晋时期,玄学家把老庄“无为”“自然”思想发扬光大,如阮籍、嵇康等认为,无君无臣的“自然”状态才是最美好的。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梦,就是由一群“避秦”者所建成的一个“无君”的美丽家园。据此可知,当时( )
(2023·江苏百校高三联考·2)《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一模·35)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客观上
(202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上联考·20)自英国在北美殖民活动开始,就鼓励对英国有利的工业而抑制不利的工业。但17—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木材业、造船业、纺织业、捕鱼业等四大行业迅猛发展,其产品远销欧洲,甚至冲击了英国本土行业。据此可知,这种状况
下图是《新华日报》对国民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报道。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应是( )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2024·湖南常德一模·11)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由此可见西欧封君封臣制
热门试题
1.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_____
2.
周代分封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裔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肃慎、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周天子的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地域除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外,还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分封制( )
3.
(2023·辽宁鞍山一模·2)顾炎武在评价东汉制度时指出:“汉人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亦谓之郡朝。”《后汉书》亦记载有人威胁郡民戴就诬告其郡守,戴就反驳道:“奈何令臣谤君,子证其父!”上述观念在当时
4.
(2015·重庆A卷·7)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这表明(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5.
17世纪之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猛烈冲击。为此,奥斯曼帝国专门编订了一套《纳西巴特文献》作为改革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一致认为,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是因为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这一举措(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