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5)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有90%以上的婚姻由父母包办。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通过对《婚姻法》的宣传以及贯彻实施,到了1957年,90%以上的婚姻属于自由或半自由的恋爱婚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基本清除封建习俗
B
社会新风尚得到弘扬
C
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D
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婚姻由以父母包办为主到以自由或者半自由恋爱为主,可见新的婚姻风尚得到弘扬,故选B项;《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并不代表封建习俗被基本清除,故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故排除C项;新的婚姻状况并不等同于男女社会地位平等,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调研·30)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这表明当时
(2019·江苏苏州一模·5)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下图是1914年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05年京师大学堂召开第一次学生运动会,并发文称“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这反映
右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
1954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018·湖南衡阳一模·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分)
(2019·河南洛阳一模·8)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处处都显得小心翼翼,对其制度、文化的态度也相对温和。康熙的评论与是时士人的反思与检讨相比较,其主要分歧在于,前者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而后者却欲重返历代君主、尤其是明太祖“施暴”前的“三代之治”。这反映出康熙
(2023·陕西安康一模·7)郑和下西洋后,仅永乐元年至二十二年,占婆18次,暹罗22次,满刺加15次,苏门答腊13次,爪哇15次,甚至不少国家国王也慕名而来,有4个国家11位国王到过中国,其中3位因仰慕明朝文明,病逝时要求“体魄托葬中华”,并立遗嘱给予子孙“世世毋忘天子恩”。这反映出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热门试题
1.
(2023·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2)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召开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一个由人民专门为此目的而选举出的、独立于议会的制宪会议,才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议会也无权修改宪法。这反映出制宪会议认同
2.
(2022.6·浙江高考·9)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3.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三国干涉还辽:_____
4.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5.
(0··3)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图1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