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孟子认为,用儒家道德教化的培养可以克服物质匮乏的挑战和人的善性的脆弱;韩非子则指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据此可知,韩非子
A
否定了儒家仁政教化的作用
B
倡导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
指出道德养成教育的局限性
D
主张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韩非认为,儒家的道德教化和道德养成教育,并不能保证其培养对象形成良好的德行,而他所认同的严刑峻法则可以,故选C。韩非指出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并非彻底完全的否定,排除A。材料未能体现儒法思想的融合,排除B。材料中韩非主张严刑峻法,并非建立高度集权的政府,排除D。
相关题目
(2023·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13)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2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其主要原因是表2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2024·山东菏泽二模·14)表2是1966—1970年苏联经济发展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 )表2
(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34)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宪法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右图中古代瓷器的装饰,首创于
(2023·河北高三调研·2)汉昭、宣帝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名的刺史,如扬州刺史黄霸,因政绩斐然,受到宣帝称赞,“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彰有德'”。据此可知,当时朝廷
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7)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甚至也不是声、光、电、化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主要是变革、进化、尚武、民权等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这一群体的形成,认识正确的是( )①促使清朝官员“开眼看世界” ②得益于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③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④导致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化
对于苏(俄/联)某一经济举措,有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他)及其政党试图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整合资源和劳动力。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的时候,这一幅对整个国家经济进行最大程度的集中管理的蓝图,为市场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该史家评论的是( )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官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官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热门试题
1.
1922 年梁启超提出,“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梁启超意在
2.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3.
(2020·山东日照五莲、潍坊安丘、诸城、临沂兰山高三6月模拟·5)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4.
费正清说:“一般说来,引起反基督教暴乱的,似乎首先不在于民众的迷信恐惧心理,而多半在于中国士绅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据此可知,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
5.
(2024·湖南娄底模拟·6)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收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