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8分)隋至唐前期绢帛作为货币广泛流通,说明当时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金属货币流通不足。(2分)绢帛本身具备充当货币的条件,轻便、有价值;且唐朝丝织业发达,绢帛流通范围广。魏晋以来,绢帛已作为支付手段应用于交易中。隋至唐前期,政府通过法令对绢帛形制和使用的规范,以及租庸调制的推行,维护并强化了绢帛的货币功能。(4分)隋至唐前期绢帛作为货币广泛流通,在一定时期内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衰弱,终将为金属货币和纸币所取代。(2分)。
试题答案:
据材料“绢帛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了铜钱”“规定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可知隋至唐前期绢帛等实物履行了货币流通的职能,间接反映了隋唐时期丝织业发达,绢帛的流通范围广,深得政府和百姓的信任,也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金属货币流通不足;据材料“并规定了绢帛的标准定式”“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说明唐代政府对绢帛的制式和生产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进一步强化了绢帛的货币流通功能;此外,唐代前期的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即是允许百姓缴纳绢帛来代替服役,进一步强化了绢帛的社会流通职能。总之,唐朝前期绢帛等实物的货币化迎合了唐初社会经济恢复和税制改革的特殊需要,但是随着商品交易的数量和频率逐渐提高,绢帛作为实物货币的职能终将难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被金属货币和纸币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