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青岛一模·7)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
A
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B
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C
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
D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前后,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战争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才参与战争,于是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决定,故选B项;“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1941年前后事实不符合,排除A项;大学教育的宗旨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因为战争形势而轻易改变,C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其决策受到当时战争与教育形势的影响,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不相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1·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独特面貌。其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
(2024·山西临汾二模·7)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部分新刊物的情况。这说明( )
(2019·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35)《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5)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将德国的火箭科学家瓜分殆尽,不断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探测器等,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此外还增加了教育科研领域的支出,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据此,太空竞赛
(2025·贵州贵阳摸底考试·6)1898年,清廷多次谕令各省积谷备荒。对于朝廷此番督饬,各地所能做出的反应,大多只是以清查整理旧积为主,其结果并不理想,积谷情况较好之区仅寥寥数省。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2020·广东韶关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英国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提出的关于建立惠及大众的免费医疗体制的呼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于1948年通过了“全民健康服务法案”,该法案的基本原则是:为所需者提供免费医疗。只要是英国居民或是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籍人士,在生病后都会由政府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基础医疗是主体,负责居民非急诊类看病。为了保证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行,英国政府还建立了一支分布于各个社区医疗机构的高素质医护队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规定某些医疗项目实行收费服务,不过基本的医护费用仍然由国家负担,这个原则并没有改变。——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6卷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九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当时,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各种地方病。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1949年11月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1951年向苏联学习建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此后,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1965年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特点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3分)
(2023·河南名校高三阶段测试·10)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
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2023·北京顺义区一模·9)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其中1971—1980年出现高峰的原因是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国得到全世界国家支持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日照一模·1)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
2.
(2017·浙江衢州·5)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3.
人们在观察世界银行提供的近三十年国际资本流动、贸易状况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时,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有 ( ) 全球主要指标变化情况(1994—2021年)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绘制。①普遍建立的市场机制刺激经济快速增长②金融危机与疫情冲击了全球化发展进程③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影响国民收入水平④推动开放普惠包容共赢,以合作应对挑战
4.
(2022·四川德阳·22)1789年7月14日以前,法国几乎只有天主教节日。此后,法国设立多个公民节日,7月14日也被设立为公民节日,从1790年开始,7月14日被定名为联盟节。这一做法旨在( )
5.
(2021·北京高考·3)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