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甘肃一模·13)在这场运动中,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而随着机会的来临,底层百姓也不再愚昧,很多人突破了宗教的禁锢,实现了思想和人性的解放,很多新思想也在这一阶段冲破了黑暗的笼罩,从上帝到科学,渐渐走向了正轨。“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科学革命
D
启蒙运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这场运动中,……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斗争矛头直指教权主义和封建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故选D项;材料中的“运动”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主要内容是改革教会,主张建立廉价教会和民族教会等,核心不是科学、自由和平等,排除B项;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和题干不符,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4·广东肇庆高三二模·1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一般一个村庄为一个庄园,其所有者和统治者为领主。图2所示为中古西欧某庄园平面图,图中标注了“领主住所”“牧场”“林地”“领主的磨坊”“教堂”等区域。据此推断,西欧庄园 图2
1931年,针对当时苏区土地国有政策下重复分地导致农民不能安心耕种的现状,中共中央在《土地法草案》中强调:“在目前革命阶段上,苏维埃政府……尚不应褫夺农民土地出租权与土地买卖权。”这一政策调整( )
1876年9月比利时国王在“赞助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名义下召开“布鲁塞尔国际地理学会议”。与会的英、法、德等国代表同意在欧洲设立“国际考察和开发中非协会”,由各国在下面设分会。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这一建议,并划定协会的活动范围。这说明当时
(2024·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11)拜占庭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和民众均以“罗马人”自称。但7—8世纪,希腊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帝国官方语言;罗马政治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执政官、保民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帝国的政治视野逐渐退居东地中海,军队、外交使臣、传教士很少再出现在西欧大陆。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图一幅世界古代史地图。该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4)宋时,从皇宫到坊间均以蹴鞠(类似足球运动)为乐。蹴鞠时极力宣扬“和气、信实、礼让”,更有时人赋诗称赞它“智轻体健实堪夸”“善诱众人礼义加”。这说明蹴鞠
(2019·浙江余姚高三第一次选考科目模拟·5)1973年在余姚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2024·江苏南通二模·15)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成立了墨西哥夏季语言培训班,致力于在土著社区普及西班牙语,强化国民教育,此外还建立了合作社与车间学校,推动土著社区工业化发展。这些措施( )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2)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热门试题
1.
(2024·山西晋中三模·7)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总体来说,中国是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以下可用来印证此观点的是( )
2.
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概况(部分)这些举措旨在( )
3.
1984年,江苏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1987年,“燕舞”的广告费达到了400多万元。每年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燕舞”牌收录机厂的门口排队等着提货。这个始建于一九六八年的公司,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该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4.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不论男女,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恩格斯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到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才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①·必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劳动、休息、社会保险、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自由,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的权利,等等。这些规定,使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自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宪法的保障。同时,宪法相应地规定了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依照法律纳税,依照法律服兵役等基本义务,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法律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及其实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1982年宪法结构调整的意义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15分)
5.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3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4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