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2)在中国古代的皇位中,出现了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明成祖的靖难之役等非常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
嫡长子制比较稳固
C
君权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D
血缘宗法关系彻底消除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材料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为庶子挑战权威争夺皇权,陈桥兵变为臣子挑战皇帝权威争夺皇权,体现古代嫡长子制度比较稳固,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宗法关系一直延续,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吉林二模·6)表1:洋务运动时期赴美幼童籍贯分布表阅读表1,可知当时
1945年10月,日本释放以共产主义者为主的约三百名政治犯,其中包括羽仁五郎等史学家。这些史学家出狱后迅速展开活动,提出摆脱以天皇为首的统治者的历史观,宣传唯物史观,从被统治者的视角来描绘历史,并特别强调研究应服务于人民。这些史学家的活动( )
表1为唐代关于科举进士科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表1
(2023··2)西汉时期,尚书仅是九卿少府的属官,“掌通章奏而已”,地位较低。东汉建立后,尚书演变为尚书台,三公和大将军只有经过皇帝恩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方可参与中枢决策,否则也只能“备员而已”。这表明汉代
(2024·山西太原三模·9)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2024·甘肃一模·13)在这场运动中,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而随着机会的来临,底层百姓也不再愚昧,很多人突破了宗教的禁锢,实现了思想和人性的解放,很多新思想也在这一阶段冲破了黑暗的笼罩,从上帝到科学,渐渐走向了正轨。“这场运动”是
(2020·广东惠州三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到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明清时期,“松江织造之精,誉满全国,产布之盛,衣被天下”。——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材料二 陆地棉原产美洲危地马拉和墨西哥高原地带,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19世纪80 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筹办机器织布局,传统棉花绒短而缺乏弹性、加之产量较低,难以满足机器纺织的需要。1892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有规模地引种陆地棉,输入湖北种植。但引种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棉种退化迅速,引种效果差强人意。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陆地棉的科学引种与驯化改良才取得了较大突破,并逐步取代我国传统棉种。——摘编自羌建《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和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花种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下图为明代典籍《三才图会》中刻绘的劳动场景。作为史料,其可以用来研究
(2019·湖南永州一模·8)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首次明确规定准许土地使用权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这一举措( )
热门试题
1.
(2024·重庆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雍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公里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据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等整理材料二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土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摘编自《榆林市志》材料三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行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土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漠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郝晋珉等编著《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银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陕北治沙的背景及效果。(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民初榆林治沙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历史经验。(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在毛乌素沙地治沙的意义。(4分)
2.
(2016·广西百色·2)下图为唐朝时期创制的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它的主要用途是
3.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4.
(2015·四川达州·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时期的有( )①“解放牌”汽车 ③“东方红一号”卫星②第一颗原子弹 ④籼型杂交水稻
5.
(2024·广东湛江二模·2)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记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朝重用文法吏,对官员进行惩罚也是以利益为基础的。这体现了汉代(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