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新唐书·萧至忠传》载:“始,至忠为御史,而李承嘉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大夫,可乎?’众不敢对,至忠独曰:‘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哉?’承嘉惭。至是,承嘉为户部尚书,至忠劾祝钦明、窦希玠与承嘉等罪,百寮震悚。”材料表明,唐朝御史( )
A
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
B
行使相对独立的监察权
C
拥有议事、驳正的权力
D
与大夫的权力相互制衡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御史,天子耳目也……即劾大夫者,又谁白哉?”、“至是……至忠劾祝钦明、窦希玠与承嘉等罪”,唐朝时期,御史萧至忠认为御史作为监察官,弹劾奏事可以不受本府长官的约束和限制,直接向皇帝报告,表明唐朝御史行使相对独立的监察权,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御史的品级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御史是监察官,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谏官拥有议事、驳正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本意是御史行使监察权无需经过御史大夫的允许,也即御史独立行使监察权,而非御史与御史大夫相互制衡,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山东日照三模·15)1956年8月,美国通过向国外派遣体育、艺术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参展法》,永久性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1956—1964年,共实施62次体育代表团访问项目,访问了100多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了美国( )
(2025·云南高三上联考·15)针对马尔萨斯将剩余人口及其导致的贫困归因于自然现象,恩格斯指出:与其他商品一样,人口在经济繁荣时相对稀缺,经济衰退时则过剩。这是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征,而非劳动本身的特征。恩格斯的这一观点( )
(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
《管子?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这反映出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材料反映了左宗棠旨在
康有为说:“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制器利用以前民,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吾兵、农、学校皆不修,民生无保、养、教之道,上下不通、贵贱隔绝者,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上述材料表明康有为
公元前225年至公元前43年间,大量战俘奴隶进入罗马,意大利奴隶人数从60万增加到300万。但公元2世纪后,随着对外扩张战争的结束,奴隶来源不断枯竭。这
(2019?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毕业班摸底?3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即四面八方”工作方针,这说明当时
(2024·广东名校联盟5月联考·9)民国时期所编《阜宁县新志》列出了23种职业,其中包括公务员、教员、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商人、渔人、矿工、工人、军人、警察、伶人、杂业等。“农中有士,商中有士,工中有士”的局面成为现实。上述职业构成表明( )
(2018·四川宜宾一模·24)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热门试题
1.
(2023·福建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表4是今人围绕《建康实录》的校勘事例。表4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2.
(2024·安徽中考·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3.
(2023··1)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4.
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 )
5.
(2024·山东济南一模·4)《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