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6)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该插图反映了( )
①戊戌维新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②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
③全国人民广泛拥护共和政体 ④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憧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①错误;由图中戴着礼帽,不再长袍马褂的队伍以及军鼓可知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故②正确;材料只有部分民众,不能以偏概全为全国人民,故③错误;由材料“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和图中表达喜悦之情的军鼓可知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向往和憧憬,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2019·山西太原二模·25)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2024·河北唐山一模·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 )
(202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上联考·1)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种类虽很多,但主体为礼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
(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4)鸦片战争后,对西北边疆研究的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
表1为近代中国主要口岸进出口总值(单位:千海关两)及全国占比统计表。其中,丁为( )表1
(202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上联考·8)李贽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商人家庭,中年经科举入仕,后转向哲学思考,蔑视权威和教条,并有机会结识了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晚年信奉佛教而修行。李贽的人生经历折射出
表1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19·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8)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
2.
1905年,袁世凯等人上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预料)之诡谋。”由此可知,袁世凯等人奏请立停科举,旨在( )①改变国家形象,让外国人诚心相待中国 ②革新选官形式,构建北洋政府文官体系③抵制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 ④切断读书与选官、做官的联系
3.
(2024·济南·19)8世纪起,西欧大小封建主之间通过“臣服礼”和“授职礼”,明确了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义务和权利,双方形成依附关系。这反映的是( )
4.
《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殷益衰”。这段材料( )
5.
(2024·重庆高考·11)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