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表所示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相关社会立法。这些立法表明古代两河流域国家( )
A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
债务奴隶制盛行
C
注重维护公平正义
D
私有财产受保护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国家在社会立法方面均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选C项;公正对待孤女和寡妇不能证明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债务奴隶制,故排除B项;公正对待孤女和寡妇并不是要保护私有财产,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1978年上半年,分管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谷牧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在中央有关会议上进行了阐述。该考察活动( )
1929年10月,福建才溪苏区发动群众投资入股,建起了中央苏区第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1931年,才溪创设了劳动合作社,成立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劳动合作社委员会。上述做法( )
一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从16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贸易,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反映了《民法大全》
(2022·江苏泰州四模·7)1915年出版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中,有多幅插图表现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尊重、爱护的家庭情景,这种家庭显然与传统社会的父权制和等级观念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当时
明初买行“里老人”理诉制度。乡里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里老人”,以“礼”为断案准则,对不遵圣贤之礼的乡民予以说服感化、道德惩戒,使其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化解纠纷,平息矛盾。明初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2023·山东青岛一模·3)据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户口统计,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户数占54.5%,其中河南、河北两道户数占全国37.1%。这表明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高考·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2.
罗马帝国时期,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外,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材料中所述的罗马法是
3.
(2020·四川乐山·24)据统计,在16世纪的前25年中,有12000名奴隶被贩运,在之后的25年中这一数字达到了40000人,在1550年至1575年间更是超过了60000人。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反映了奴隶贸易( )
4.
(2024·北京中考·17)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趋势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年以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变本加厉,同时一些军事领导人对速战速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5.
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朝廷虽设三公,但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