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5)表2反映了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功名体系。这一体系
表2
A
固化了社会阶层的等级划分
B
加强了科举对士人的吸引力
C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持续繁荣
D
造成了官僚体系的急剧膨胀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明清科举制度,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建立了完善的科举取士功名体系,对于各种层级的士子都有相应的优待,科举功名层级与任官层级的对应性及其社会声望的不断提高,加强了科举对士人的吸引力,故选B;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并非固化,排除A;材料主旨为优待各级士子,并非促进农耕经济繁荣,排除C;选项D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可以排除。
相关题目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13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城市,公证人阶层兴起。他们为商人和金融从业者书写商业合同、汇票、期票、信用证,以及与保险、利润和损失有关的详细法律条款,并将其登记入册。这直接说明当时意大利( )
(2022·山东模拟·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
(2023·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13)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2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其主要原因是表2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2019·河北保定高三摸底·22)在讲述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退却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材料中列宁的主张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3月联考·29)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中世纪中期的西欧,生活开始变得安定和文明,交换愈发频繁,商业组织有所改进,固定市场和集市出现,市场日益增多,开始出现定期专业市场,规定某天某地交换谷物、牲畜、木材和葡萄酒等。这一现象( )
(2018·广东珠海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值得思考的是,直至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而在民国期间,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民国教科书编撰者们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尚未彻底得到证实的知识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然后通过教科书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被一代代国人背诵与记忆,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重要的历史记忆资源。如何理解民国教科书编纂者们的这些行为呢?其实正如前所述,民国教科书的编纂者们叙述“四大发明”的目的是想借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论证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荣,进而重构对中国历史的新观念与新解释。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启发下的中国学界的普遍反映……帝制的推翻,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建构新民族意识的历史根据,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共同诉求,从而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国荣《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以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的表述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撰者的行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31) 以上图片共同反映了
(2023·山东潍坊一模·7)表1为1933年中央苏区部分商品进出口的关税税率表。据此可知,苏区关税征收在当时表1 注:此处关税指中央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贸易中需向苏区缴纳的税种。
热门试题
1.
(2016.上海单科.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2.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
3.
(2022·广东省一模·11)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雅典抽签产生40位乡村巡回法官,他们有权就地处理10德拉克马以下的讼案,超出此金额的则就地仲裁,仲裁失败才会被呈入陪审法庭,其中低于1000德拉克马的呈入201人法庭,否则呈入401人法庭。这表明当时雅典
4.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农民政权,大批封建官吏、恶霸地主被杀或逃亡、农村自耕农数量增加;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删改“四书”“五经”。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5.
(2024·湖北高考·2)《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