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5·陕西榆林高三模拟·14)“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均植根于相同的社会土壤和长期积淀形成的皇权心态。这两场复辟时间虽短,却迫人深思。据此可知( )
A
辛亥革命具有一定局限
B
民主共和不符合中国国情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中国政治生态被彻底改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都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这两次复辟“植根于相同的社会土壤和长期积淀形成的皇权心态”,可见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帝制,但是并未改变人们心中的“皇权心态”,也未改变皇权复辟的社会土壤,使得之后的复辟有发生的可能,故选A项;虽然民国初年有过制度上的反复,但随后直至今日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在中国长久的确立起来,排除B项;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排除C项;“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都未改变当时的政治生态,当时中国依旧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山西百日冲刺考试·29)1915年,陈独秀撰文表示:“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
(2018·山东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22)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一一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社电反映了
(2019·河南郑州三模·2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2024·陕西咸阳一模·22)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于许多争端,基本上还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2023·四川成都一模·4)宋代文人笔记中大量记载了当时“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表明宋代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32)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2016·山东临沂一模·15)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夜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10)世界不同地区形成了多元而又各有特色的文化与文明。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2023··23)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均依据《圣经》强调政治权力是上帝设立的,民众和基督徒均有义务加以服从,即便这一权力遭到了掌权者的滥用。这表明宗教改革
热门试题
1.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特点。(6分)
2.
(2014·浙江绍兴·10)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
20世纪60年代,中国先后与1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70年代,中国又同31个国家签订了同类协定。自1963年起,中国还向第三世界50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累计派出医务人员1万多名。这体现了中国( )
4.
(2016·贵州黔西南州·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下列属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①秦王嬴政自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④颁布“推恩令”
5.
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4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