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中国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赔款数额巨大,这对中国的财政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很可能因为财政困难而无法有效进行积谷备荒的工作,只能以清查整理旧积为主,故选A项;虽然地方官员的备荒意识可能确实存在差异,但B项并未直接解释为何在清廷多次要求下,各地仍只能以清查整理旧积为主,且效果不理想。此外,备荒意识不足是一个较为宽泛且难以量化的因素,不如财政困难这一具体因素来得直接和有力,排除B项;戊戌变法(1898年)的主要内容与积谷备荒无直接关联。此外,戊戌变法并未直接导致各地政府加强积谷备荒的工作,反而因变法失败而使得一些改革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排除C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外国资本抢购中国粮食的情况,且这一情况与清廷要求积谷备荒的政令无直接联系。外国资本的粮食购买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需、价格变动等,并不足以解释为何各地政府在积谷备荒方面表现不佳,排除D项。